专业性

责任心

高效率

科学性

全面性

关键技术将引领5G发展

据高通报告预测,到2035年,中国5G价值链将创造9840亿美元的产出,全球5G价值链将创造3.5万亿美元产值。中国5G价值链将创造950万个工作岗位,全球5G价值链会创造2200万个工作岗位。

中国将是全球5G发展的重要一极,在一些关键技术上可以实现引领。目前5G尚处于标准制定进程中,整个产业的发展还具有很大不确定性,按照网络演进规律和目前企业在5G研发中的投入,可以以运营商为源头,大致勾勒出一幅由设备商、芯片企业、终端企业、测试企业、天线企业、行业应用企业共同构成的中国5G产业地图。

政策:制定了明确的5G路线图

2016年1月份,中国正式启动了5G技术研发试验,这也被看作是我国5G发展周期的开始。我国5G技术研发试验是在政府的领导下,依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由IMT-2020(5G)推进组负责实施。

中国的5G技术研发试验备受关注,最大的原因是面向未来5G市场,这里有最好的技术和产业孵化环境。从3G技术测试开始,到4G、5G的各个阶段测试,中国的移动通信行业形成了高效率的迭代研发节奏,整个技术测试的企业生态也越来越丰满,是以大市场带动大创新、以大创新带动大产业的发展。

我国5G试验的主要目标是支撑5G国际标准制定,推动5G研发及产业发展,促进全球5G技术标准形成。根据总体规划,我国5G技术研发试验将在2016~2018年进行,分为5G关键技术试验、5G技术方案验证和5G系统验证三个阶段实施。2018年到2020年,将进行产品研发试验,届时试验将以运营商为主牵头开展。

2016~2018年第一阶段测试已经在2016年9月份完成,无线侧关键技术的测试主要针对5G新空口的编码、多址技术以及提高5G频谱利用率的MASSIVE MIMO技术展开。网络侧关键技术测试主要涵盖了四部分内容:控制与承载分离、网络功能重构、端到端网络切片和移动边缘计算技术。高速率(单用户吞吐量大于10Gbps)、低时延(小于0.1毫秒级)和大连接(大于100万连接数)等5G标签式的业务场景需求,对现有的网络架构和网元形态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全新挑战。

我国5G技术研发试验第二阶段测试于2016年9月份开始,这一阶段测试设立了统一的试验平台、统一频率、统一设备和测试规范,针对各厂商面向5G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不同应用场景的技术方案进行验证。同时,此阶段积极引导芯片、仪表厂商参与,开展产业链的对接测试。本次试验规范发布是我国实施以试验带动技术标准制定与产品研制,打造5G产业链和创新链的主要举措。

参加第二阶段测试的有华为、爱立信、中兴、大唐、诺基亚和上海贝尔、三星及一些芯片、仪表企业。由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都科摩、中国信通院组成测试组。目前在北京怀柔规划了全球最大的5G试验外场,完成了30个站的站址规划,每个设备厂商建5个基站,可满足外场单站及组网性能测试需求。同时,展讯、MTK等芯片企业,是德科技、罗德施瓦茨、大唐联仪、星河亮点等仪表企业也参与测试。

运营商:中国移动是产业推动龙头

对5G技术,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都十分重视。在4月28日召开的“5G和未来网络战略研讨会”上,三大运营商公布了自己的5G测试情况和下一步计划。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长黄宇红表示,中国移动5G系统设计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统一灵活的5G新空口;二是以用户为中心的网络;三是面向服务的云化网络。

目前,中国移动已在北京、上海、广州进行5G外场测试。在北京怀柔外场,中国移动已完成30个站址规划,可满足6家系统厂商的外场组网性能测试需求;在上海浦东,中国移动进行了5G C-Band 5站密集城区连续组网;在广州番禹,初步选出7个站点作为备选测试区域。

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首席专家唐雄燕说,中国联通将在这两年率先在几个城市开展相应的5G实验,包括技术验证、设备测试,并逐步扩大规模,希望能够在2020年真正实现达到一定规模的5G商用。中国联通将分三阶段推动5G技术验证,满足5G商用需求:第一,2017年到2018年系统样机验证阶段,验证5G预商用样机整体能力。第二,2018年到2019年规模外场验证阶段,验证5G商用能力及组网方案。第三,2019年到2020年,(试)商用阶段,将在全国各重点城市完成1000站以上的5G规模部署,推进5G(试)商用。

中国电信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杨峰义介绍,中国电信5G部署的总体规划是,2016年~2018年完成网络架构和关键技术研究以及概念验证,并提出4G向5G演进技术方案以及开展部分关键技术实验室测试与外场试验。2019年建成若干规模预商用网,2020年实现5G商用的目标。2020年~2025年,按照CTNet2025网络发展目标,持续开展5G网络后续技术演进工作。中国电信5G工作重点是:统一构建测试验证环境,打造联合创新平台。主要聚焦在三点上:一是完备实验室测试环境;二是与产业链和垂直行业建立深度合作;三是关键技术与原型机测试的评估。

目前,中国移动在5G发展中具备更强的产业引导能力,并且是中国IMT-2020(5G)推进组牵头单位之一。中国移动的目标是2020年实现5G商用,为此,中国移动在多措并举推动产业成熟。

一是深度参与标准制定。中国移动自身在5G技术和标准上有很多创新的理念和方案。目前,中国移动是3GPP中RAN全会和RAN组织的主席,同时也牵头一些项目。中国移动已经申请了400多项专利,在国际期刊里发表相应的论文,把中国移动的5G技术理念写入了国际标准。

二是积极推动5G测试。中国移动积极参加由中国政府组织的5G关键技术测试和验证工作,同时也在组织面向商用的外场试验。

三是发布系统样机建议书。为了能够给产业更好的指导,中国移动发布了5G 3.5GHZ频段系统样机建议书,包括测试指导建议书。目的是希望产业链伙伴能够清楚地知道运营商需要什么样的5G产品。

中国移动发布了3.5GHZ频段的指导建议书,其中很重要的一个信号是,中国移动认为5G想真正走进千家万户,还是要从5G低频做起。目前,中国5G技术研究试验就在采用3.5GHZ做测试。这与部分美国、韩国运营商推动思路有很大不同,他们利用高频段——毫米波频段发展5G宽带接入,并将在5G非独立组网模式中实现。中国产业界认为利用高频段实现大规模组网的可能性不大。

中国移动在建议书中提出端到端要求,包括无线网络、5G终端、传送网络和核心网络。中国移动认为要想让5G真正面向未来,要有一个全新设计的核心网。在建议书中,中国移动希望5G终端上行的发射功率进一步提升,能够同时支持独立组网和非独立组网两种方式。

四是为了让5G发展可以联合更多力量,中国移动成立了5G联合创新中心。聚焦基础通信能力、物联网、车联网、工业互联网、云端机器人、虚拟/增强现实六大领域,联合68家合作伙伴共同推动5G发展。

五是充分发挥GTI作用,将中国移动5G推向国际平台。GTI是中国移动聚集全球运营商和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的面向国际发展的TD-LTE平台。今后,GTI一方面会持续推动TD-LTE技术的演进和商业部署,同时也会主导5G在6GHz以下频段的发展,构建全球5G产业新生态。

设备商:在关键领域已取得突破

华为、中兴、大唐是我国三大无线通信设备企业,通过3G、4G的发展,他们在移动通信的技术创新能力、产业支撑能力、标准化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提升。

华为已经在5G组网架构、频谱使用、空口技术、原型机实现和外场验证等多个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5G频谱上,华为在低频与高频技术领域均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在低频6GHz以下频谱上与多家运营商联合测试验证,实现了业界最高的频谱效率; 在高频上华为也有很深的研究积累,包括高频信道测量研究和样机实现。华为在2016年巴塞罗那通讯展上已经展示了高频毫米波的预商用样机。

2015年3月,华为在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上面向业界首发全套新空口技术。利用一套空口灵活适配各类业务,关键技术组件包括SCMA(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稀疏码多址、Filter-OFDM(Filtered-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可变子载波带宽的非正交接入以及Polar Code极化码技术。当前华为研发团队已完成了概念原型验证,能有效提升频谱效率、增加连接数和降低业务时延来满足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业务的部署以及虚拟现实等高带宽的业务需求。

2017年2月中下旬,华为基于所构建的北京怀柔外场测试环境,率先开展了3.5GHz 5G新空口下外场性能测试和与仪表、芯片企业的互通对接测试。在外场性能测试中,华为基于统一空口的解决方案完成了连续广域覆盖、低时延高可靠、低功耗大连接和混合场景的外场性能测试,分别实现了10Gbps峰值速率、小于1ms的空口时延和大于100万连接的5G关键性能指标需求。

此外,为验证华为5G新空口技术方案,华为5G原型系统与罗德施瓦茨、是德科技和大唐联仪等仪表企业开展了互通对接测试,基于第三方测试仪表验证了华为新空口技术方案中的参数集、帧结构和新波形等技术。

华为在大规模天线MIMO技术、全数字化射频技术、抗多径的全双工技术等领域也取得了创新突破。在提高频谱效率、能源效率的同时,降低全网成本。

在5G网络上,华为以业务为中心的云化架构(Service Oriented Cloud-Formation),基于SDN/NFV的网络将实现更灵活的开放和应用创新,为了满足多种行业多样化的业务需求,按需实现网络分片(slice)资源分配。华为在网络功能模块化、网络管理自动化等切片的特性研究上都处于领先位置,关键的突破在于满足各个切片不同的业务需求,为不同切片提供相应的QoS保障。华为的CloudRAN作为接入网络的顶层架构,不仅满足了上述需求,同时其灵活性也为未来快速引入5G RAT做好了架构上的提前部署准备。No Cell是无线接入网的创新架构,以用户为中心,突破用户与Cell绑定的传统架构,联合优选多个物理小区链路随时随地适配用户体验,有效提升有用信号、降低信号衰落和干扰。同时因上层逻辑小区唯一识别,可成功减少小区间切换,为实现5G超密度网路架构奠定了基础。

华为与全球运营商在5G上的合作包括:2014年华为先后宣布与领先电信运营商NTT DOCOMO(日本)、MegaFon(俄罗斯)、Etisalat(阿联酋)、LG Uplus(韩国)、Deutsche Telekom(德国)、Singtel(新加坡)、5GVIA(欧洲垂直行业联盟)进行5G联合研究;2015年,华为先后宣布与Vodafone(英国)、 CMCC中国移动研究院、KT(韩国)、 Telefonica(西班牙)签署5G MOU,进行5G联合创新研究;2016年,华为先后宣布与TeliaSonera(北欧)、SoftBank(日本软银)签署5G MOU,进行5G联合创新研究。

在行业机构、联盟等垂直领域合作上,2014年11月4日,华为联合5GIC宣布世界首个5G实地测试床testbed在伦敦开工;2015年9月,在该testbed上正式演示基于华为5G新空口的4K视频应用。2015年7月,5GPPP项目正式启动第一阶段,华为作为5GPPP的关键贡献成员,参与了该项目框架下的5个核心项目,并领衔5个核心工作组,包括METIS-II(面向2020年的无线通信技术,第二阶段)、FANTASTIC-5G(5G灵活空口及弹性业务交付)、mmMAGIC(基于5G毫米波技术的接入网)、5G-Xhaul(面向小基站和Cloud RAN的动态可配置回程、前程网络)、5G Exchange(面向软件定义网络的业务编排)。在2017年巴塞罗那举办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期间,华为宣布完成5G小型化终端样机吞吐5Gbps测试,同时华为与软银携手完成全球首个3.5GHz大规模MIMO与CA融合测试;华为还发布了全球首个面向5G商用场景的5G核心网解决方案SOC2.0和业界首款5G承载分片路由器。

在5G正式商用前,协助全球运营商解决频谱效率提升难题,有效降低建网成本、实现快速部署,获得业界认可。2016年中兴通讯在面向未来的无线通信方面的Pre5G产品系列逐步商用。Pre5G Massive MIMO解决方案在2016年世界移动通讯大会荣获“最佳移动创新奖”和“年度CTO选择奖”。中兴通讯在全球30个国家部署了40多个Pre5G网络,为未来5G商用带来先发优势和有利地位。同时与国内三大运营商、德国电信、西班牙电信、日本软银、韩国电信等运营商达成5G合作协议。今年初,中兴通讯发布5G全系列高低频预商用基站产品,并宣布将在2018年第三季度开始5G的商用预部署,2019年第一季度实现5G规模商用部署。

在有线及光通信产品方面,中兴通讯积极跟进宽带中国战略及海外国家宽带建设计划。同时,围绕移动承载、大视频业务承载、数据中心虚拟化承载等机会对新技术保持重点投入,并首家发布基于IP与光融合的5G承载解决方案5G Flexhaul,以及业界首款融合前传和回传的5G承载预商用设备。中兴通讯虚拟化方案新增突破40多个国家运营商,全球已部署超过180个虚拟化商用/PoC项目。

大唐在5G技术研发试验第二阶段测试中,启动了3.5GHz频段5G外场速率与覆盖能力测试、宏基站和密集覆盖小基站之间的切换以及针对未来融合组网的覆盖对比,标志着5G测试进入系统验证阶段。

大唐移动副总工程师蔡月民告诉记者,大唐目前已经完成室外定点速率、移动拉远及4G/5G覆盖对比、宏微基站切换等测试场景,为5G的系统方案设计和标准推进提供验证和支撑。测试中,核心网采用统一的虚拟化云平台,可以满足5G的多样化场景,支持核心网功能及本地化业务的部署;其高实时性操作系统,平均延迟仅2~5微秒,处于业界领先水平。

在外场环境,大唐进行了业内首次5G基站覆盖能力测试,采用大规模天线技术,在3.5GHz频段下保持100Mbps下载速率,覆盖距离超过2km,达到与2.6GHz频段4G基站相近的覆盖能力。“5G采用了更高的频段实现更大的速率,在移动通信规律中,这往往意味着一个基站的覆盖半径会缩小。”陈山枝说,“大唐的大规模天线技术可以使5G基站的覆盖能力与4G基站相当,这对5G网络规模部署、节约建网成本都有非常实际的意义,也是运营商非常看重的技术能力。”

此外,大唐首家建设的宏微立体覆盖场景,实现了宏微协同组网和双连接,具备了5G立体组网的典型验证环境。作为5G技术试验基地,怀柔试验网环境将持续建设,后续大唐将逐步开展低时延高可靠、低功耗大连接等更多场景的测试,并将在年底形成5~7个站的小规模网络环境,支持后续的组网性能验证。

大唐在启动5G外场测试之际,同时启动了大唐5G产业合作伙伴计划,并成立了5G无线网络与应用联合创新实验室。大唐5G产业合作伙伴计划联合了中国科学院、高通、英特尔、是德科技、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等产业链多环节合作伙伴,积极构建终端、芯片、网络、业务应用、测试仪表等5G产业生态圈。

大唐还联手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成立了5G无线网络与应用联合创新实验室。依托双方技术、人才及资源优势,积极开展5G融合的网络与云计算技术、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VR/AR技术、科研信息化等各类关键技术的试验及应用示范。

在大唐建立的包括接入网、核心网、边缘计算、测试终端在内的完整测试环境中,边缘计算就是与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一起合作进行研发。同时,大唐在车联网上也做了很多布局,与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的合作也正基于此。

虽然5G研究目前还聚焦于技术研究和设备预研阶段,但5G成功的关键在于应用的拓展与落地。目前大唐在AR/VR、车联网、物联网、工业控制等业务应用方面已经开展了跨行业合作,5G试验环境未来将同时支撑特色业务的端到端试验。

作为移动通信产业核心企业,大唐在5G研究上重兵投入,从2011年开始就启动了5G关键技术研究与储备。大唐是国内5G技术标准推进组织IMT-2020的核心成员,牵头多个5G关键技术方向的研究与标准化推进工作。

2016年上半年,大唐举办“5G综合验证平台及256大规模天线”发布会,率先展示了全球领先的Massive MIMO超大规模天线技术、PDMA新型多址接入技术和车联网技术,获业界高度评价。2016年下半年,大唐发布了业内首款基于LTE-V技术的车联网芯片级预商用产品。在我国5G技术试验第一阶段测试工作中,大唐在2016年9月顺利完成了大规模天线、新型多址、超密集组网、移动边缘计算等7个测试项目。大唐的无线特色技术测试结果处于业内领先水平。

除了华为、中兴、大唐之外,爱立信、诺基亚和三星也以设备商的身份参与了中国的5G测试。

芯片:中国企业正在努力缩小差距

从全球来看,虽然5G芯片研发实力最强的依然是高通,但其他芯片企业也正在努力缩小差距。目前,国内正式宣布研发5G芯片的企业是展讯,展讯也参加了中国的5G测试。

面对的竞争环境是非常激烈的。Qualcomm在2月26日宣布正在扩展其Qualcomm骁龙X50 5G调制解调器系列,以支持符合3GPP 5G新空口全球系统的5G新空口多模芯片组解决方案。全新的调制解调器支持在6GHz以下和多频段毫米波频谱运行,旨在为所有主要频谱类型和频段提供一个统一的5G设计,同时应对广泛的使用场景和部署场景。Qualcomm计划在今年年底推出面向商用的X50 5G样片,商用产品预计将在2019年上市,以满足2019年商用部署的需要。

全球副总裁康一表示,受5G标准提速影响,展讯的芯片开发计划也比原计划要提前。此前在3月,3GPP通过了由20多家企业提出的加速5G标准的提案。与5G芯片研发密切相关的5G新空口(5G NR)标准的制定时间前移,为了满足美国、韩国、日本等地运营商采用WTTX(无线固定宽带接入)的需要,非独立组网(NSA)的5G NR标准提前了半年,而独立组网(SA)的5G NR标准则仍然是在2018年6月确定。

会紧跟5G标准的制定节奏,在2018年第三季度前后,推出满足NSA要求的芯片,到2019年推出满足SA要求的芯片。展讯5G芯片的频率目前主要基于6GHz以下,这符合中国在5G上先发展低频的策略。5G芯片的研发挑战主要存在于三个方面,一是要支持更高的传输速度;二是运算能力要求大增,要求芯片的处理能力更强;三是在高速率、高运算的同时,还要保证与4G芯片的功耗相当。

目前英特尔在5G方面的发展也非常迅速。在2017年巴塞罗那展上,英特尔宣布推出业界首款全球通用的5G调制解调器、LTE千兆级性能的英特尔XMM7560调制解调器、英特尔5G移动试验平台等。

英特尔认为,5G与4G最大的不同是计算变得越来越重要,而英特尔有能力将通信与计算紧密结合。例如在网络端,5G要求全面的网络转型,以具备虚拟核心网、基于云的架构以及先进的数据分析能力。英特尔凌动处理器C3000产品系列、英特尔至强处理器D-1500产品系列、25GbE英特尔以太网适配器XXV710等技术,为从数据中心到网络边缘提供了更高的安全性能和智能体验。

测试:国产设备可部分支持5G研究

与传统移动通信技术不同的是,5G的技术需求增加了物联网大规模应用,这就对测试提出了新的挑战。从仪表测试技术来看,可以把5G分成三大类:天线增强技术、波束成型和3DMIMO。三者带来最大的困难是体积越来越小,集成度越来越高。

目前,星河亮点已经推出了全部国产化的5G测试设备,包括信号接收器、发射机、频谱分析仪等都采用国产产品。星河亮点董事长张平表示,目前国产的测试设备已经完全可以支持中国的5G技术研究。“5G将给测试厂商带来上百亿美元的市场,目前全球5G测试市场份额基本被罗德与施瓦茨、是德科技、安立三家瓜分,但是借助中国5G产业的发展,星河亮点将有实力与这三家企业进行竞争,实现5G测试市场四分天下有其一。”

大唐移动旗下的大唐联仪也是在5G上有很大投入的企业。在华为5G新空口技术方案实验室验证中,大唐联仪成功完成5G连续广覆盖场景下的功能测试,成为首家完成与华为二阶段实验室测试对接的国内仪表厂商。大唐联仪的5G测试仪表具有高度集成特点,可以进行实时信号分析及EVM计算,单仪表独立完成5G信号频谱分析和信号分析测试。大唐联仪在与华为的对接测试中一次打通,高效完成对接测试,第一次正式连接测试即正确解析华为5G新帧结构,并根据测试规范正确计算各信道的EVM值。

应用:商用将带动下游市场爆发

专家认为5G的技术愿景是“信息随心至,万物触手及”。与2G、3G、4G等移动通信技术不同,5G的应用方向不仅仅是实现人与人的通信,还将扩大到人与物、物与物的通信。5G将重新定义广泛的行业,成为支撑全新连接服务的平台,例如沉浸式娱乐VR、交通运输的安全和自动化、远程医疗、更高的制造自动化程度等等。

未来将会是面向场景的时代,5G网络能够支持多种不同的应用场景,将会在垂直行业领域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5G既有能力处理大量的联网设备,如物联网、车联网、智慧城市;又能用于流量类型的应用,如可穿戴设备、增强现实和沉浸式游戏等。

终端厂商不局限于通信领域,5G的商用将带动下游应用爆发。在5G时代,用户个体与具备连接功能的终端成为信息主体,在信息交互过程中,终端的平台化属性将更为突出。

以汽车领域为例,车联网概念自2015年被提出,随着4G的普及车联网的发展崭露头角,但现有的4G通信技术无法满足汽车智能网联的需求,5G 技术的发展就成为推动无人车技术和车联网场景实现的关键因素。2017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2017)众多厂商在5G和车联网方面的重点布局,使汽车成互联网的新风口。

目前,中国已经开始全面布局基于5G的自主车车通信技术,国内汽车厂商也在积极布局车联网。2016年6月28日,中国移动宣布成立5G联合创新中心,包括奥迪、比亚迪、北汽、长安、广汽、通用安吉星、乐视车联等多家知名车企,成为中国移动5G联合创新中心新的合作伙伴。

长安汽车与英特尔在第十七届上海国际车展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智能驾驶领域,借助英特尔GOTM自动驾驶开发平台,长安汽车将推进智能驾驶技术的飞跃发展,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的快速落地。在智能互联领域,双方将基于英特尔5G技术,在美国共同开发V2X应用。

智慧家庭作为物联网的延伸,未来嵌入5G技术得到了海尔、TCL等国内外众多垂直行业厂商的重视。海尔在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上,发布了全球首台基于新一代NB-IoT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空调。作为智能空调的领军品牌,海尔NB-IoT智能空调是在智慧空气生态圈的基础上,利用中国电信行业领先的NB-IoT网络建设速度和华为NB-IoT芯片的领先者这两大优势资源进行开发,使智能空调匹配连接一步到位。

在2017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2017)上演示了基于5G技术的软件无线电终端 (Software Defined Radio UE)与商用级TD-LTE小基站之间的互操作技术。同时,TCL还通过其全新的家庭网关产品系列上进行了千兆级LTE演示。

领域的专家,海信将依托5G联合创新中心框架成立“移动-海信”“青岛联合实验室”,双方将依托该实验室深度展开4.5G物联网技术NB-IoT的应用验证与产业化,及5G标准研究上的合作。

长虹集团作为老牌军工企业,也积极发挥自身所长,抓住产业优势,带动集群发展。56Gbps高速连接器,是5G移动通信、超级计算机等先进通信技术和数据网络技术发展必备的关键元器件,工信部将其列为“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的核心基础零部件。

我国手机企业也已经开始研究5G。 vivo于去年10月在北京成立5G研发中心,研发团队由业界专家和相关领域的高级人才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于国内通信领域的资深专家,有多年相关工作经验。vivo 5G研发中心总监秦飞提出设想,5G将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而手机将演变为更加智能化人性化的终端。随着计算能力的提升,智能手机将具备深度学习的能力,通过高性能低成本的5G网络,智能手机将与网络中的各级智慧运算中心进一步的沟通交流,互相协作,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智慧化的服务。

可以预见,凭借高传输速率、低时延等技术优势,5G将进一步推动移动通信技术与各行业的融合,带来一波新的技术红利。各大厂商不约而同地将视线锁定在5G的相关领域并进行产业布局,在物联网、智能交通、VR/AR、工业互联网、智能终端等领域的深耕,会带来各自领域的突破性发展。

业务领域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节能评估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工业扶持资金

农业扶持资金

企业融资

立项申请报告

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建议书

文化旅游

特色小镇

规划咨询

乡村振兴计划

PPP项目规划

稳定风险评估

科技成果评价

市场专项调研

行业研究

财政扶持资金申请

融资计划书

股权融资方案书

现代农业规划

文旅设计规划

十四五规划

产业园区规划

康养地产规划

城镇规划设计

区(县)域经济规划

景观设计

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发展分析

企业调研

消费者调研

产业集群

一二三产业融合

田园综合体

现代农业产业园

园区申报

园区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