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性
责任心
高效率
科学性
全面性
海珠区第十六届人大第四次会议昨日开幕。海珠区委副书记、区长李海洲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海珠区201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40 .31亿元,同比增长7 .6%。今年海珠区提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目标在7 .7%左右,全力打造琶洲创新特区,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内项目要力争明年底前入驻并形成集聚效应。
数据显示,2017年海珠区44个区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03.31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19 .9%。总部经济加速集聚,区重点企业161家,税收贡献占全区总额的37 .1%,其中市总部企业34家,亿元税收楼宇增至11栋。高新技术企业547家,实现翻一番。
《财富》全球论坛在琶洲成功举办,使得琶洲引擎作用正在进一步彰显。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进入全面建设阶段,15个项目已动工建设,项目建设创造“琶洲速度”;腾讯、唯品会、小米、国美等11家企业已开展实质性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3.16亿元、税收6.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19 .77亿元,分别增长130%、100%和80 .6%,集聚效应也初步显现。
今年新启动24个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
李海洲还提到,海珠要通过优化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打造最具魅力的现代化中心城区,建设海珠生态岛。要提升一江两岸三带品质,形成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珠江前、后航道经济带、创新带和景观带。海珠今年将新启动24个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推进旧楼宇电梯加装工作,提升人居环境。同时稳步推进条件较为成熟的城中村,如凤和新市头村、沥滘村等城中村改造。完善河长制工作体制,实施湖长制,“一河一策”做好纳入市考核的13条黑臭河涌综合整治。
社会民生方面,今年将启动新滘东、沥滘片区示范性中学、中大国际创新谷中学和琶洲国际学校的规划建设。再创建1所示范性高中。组建区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壮大提升五中、实验小学等教育集团。推进3所公办幼儿园建设。
关注
今年海珠将突出琶洲作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核心平台和广州“黄金三角”的定位
李海洲提出,今年海珠将突出琶洲作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核心平台和广州“黄金三角”的定位,打造成为科技创新价值创造的引领区。坚持集聚发展,瞄准IAB、NEM等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18个落地项目建设,力争9个项目建筑主体出地面,力争集聚区内项目2019年底前入驻并形成集聚效应。同时,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加快琶洲客运口岸码头、航站楼综合体规划建设,打造琶洲综合交通枢纽。还要以琶洲及周边地区为重点,巩固《财富》全球论坛环境提升成果,优化市政、绿化管养和环境秩序,打造展示广州现代化水平的城市会客厅。
创新将是今年海珠的关键词之一,报告提出将重点打造海珠创新岛。其中,培育创新“独角兽”企业和行业创新龙头企业,扶持创新型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壮大。重点谋划26块村社留用地、新滘路沿线的产业发展,打造海珠湿地周边生态经济带。还要做好中山大学及周边科研单位的创新成果转化承接,探索推进中大国际创新谷第二个启动园区建设。同时,依托中国风险投资大厦、广州创投小镇等载体,靶向集聚风险投资等新兴金融机构,打造风险投资高地。另外,今年将加强以效率为重点的放管服改革,推进商事登记全程网办,推动23个变更登记事项的审批时间压缩至2个工作日。
1.食品安全
区内创建1家“放心肉菜示范超市”,推行“产销对接”、“基地直供”、“品牌专柜”等模式,确保示范超市高品质肉菜鱼供应。
2 .社会保障
加大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力度,举办15场就业专场招聘会,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达到70%,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4万人,实现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2万人。
3 .公共医疗卫生
在区老人公寓内新建医养结合特色示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打造标志性医养结合示范项目。
4 .住房保障
审核新增发放住房租赁补贴130户,完成维修、改造危破房2000平方米。
5 .公共文化体育
完成300场文化惠民活动,新建和改建40处社区体育设施。
6 .公共教育
完成菩提路小学等5所学校改扩建工程,实施3个校园功能微改造项目。
7 .环境整治
推进“厕所革命”,完成20座环卫公厕改造;完成磨碟沙涌黑臭整治工程;招聘至少135名街道环境保护监督检查员,开展污染源督促巡查。
8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打通断头路,改善微交通,优化出行环境,完成环岛路(滨江西路-厚德路段)主体工程;完成基立新村社区兰蕙园、紫金大街片区、紫龙大街片区、稔岗社区微改造项目。
9 .政务公开
开发建成海珠区政务公开e导通信息系统,在养老服务、创业就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城市综合执法等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领域选取15项群众普遍关切的信息进行公开,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政务公开系统。
10 .公共安全
强化情报合成作战,严厉打击重点领域和突出多发犯罪,以城中村为重点开展社会治安共建共治,发动群众参与防范工作,实现破案上升、发案下降的目标。